港资金店:金价暴涨之下尝到第一批“苦果”!
2024.12.02

金价越涨,金店越难?


黄金市场掀起反常波澜:2024年上半年,周大福、六福集团及谢瑞麟等金饰龙头遭遇重创。周大福收入锐减逾两成,业绩几近腰斩;六福集团净利率更是暴跌超五成;谢瑞麟则延续五年亏损态势,半年内再失4379万港元。金价飙升本应激发市场热情,遵循“买涨不买跌”原则,但港资金饰巨头们的业绩却背道而驰,承受重压。


金价高涨既让金店们期待又生畏惧。一旦金价攀升至高位并剧烈震荡,消费者便转为谨慎观望,中国黄金市场由此从2023年的繁荣景象迅速冷却至2024年的低迷状态。港资金饰品牌,以其稳健著称,常采用黄金对冲策略来抵御市场波动。然而,当金价异常飙升时,这种对冲反而带来巨大损失,使得它们比本土品牌更早地体验到了市场周期的苦涩滋味。


f1cb2a13-8080-4f45-be0c-ff87f924a347.png


金店也卖不动货了?


近期,港资金饰巨头周大福与六福集团同步发布的业绩报告,在金价的疯涨大潮中投下了震撼弹。


在2024年上半年,周大福(01929.HK)录得收入394.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43%,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44.47%至25.64亿港元,这一成绩不仅远低于2021-2023年的同期水平,甚至回到了2020年的状态,净利率更是未能触及2020年的水准。六福集团(00590.HK)同样表现不佳,收入54.49亿港元,同比下降27.22%,净利润4.17亿港元,降幅高达55.74%。


而谢瑞麟(00417.HK)则陷入了持续的亏损泥潭,其上半年收入8.64亿港元,同比下跌35.81%,净利润亏损4379万港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港资金饰五大上市公司,无一幸免地遭遇了收入下滑、业绩缩水乃至亏损的困境。


业绩承压之下,金饰品牌的关店潮蔚然成风。周大福在内地净减少239家门店,香港净关3家;六福集团门店净减少186家;周生生上半年净减少22家门店。此外,现有门店的运营效率也大幅下滑,周大福内地及港澳同店销售分别下滑25.4%和30.3%,六福集团整体同店销售更是下滑34.3%。


业绩压力之外,部分黄金饰品上市公司还面临着流动性压力。销售下滑、业绩缩水,而黄金采购价格却持续走高,存货规模不断攀升。金价若继续上涨,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若金价下跌,则面临存货减值的巨大风险。


以谢瑞麟为例,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未偿还计息银行贷款及黄金贷款总额高达10亿港元,财务费用半年内就达到了3868万港元。同时,公司已抵押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99亿港元,存货规模则高达12.10亿港元。若业务持续亏损,一旦金价下跌,其抗风险能力将极为有限。


随着黄金价格和金饰市场步入调整期,行业的并购重组或将加速,下一个被卷入风暴的又会是谁?


932ef94c-59b0-46dc-9ade-2b543b51d7b8.png


怕不涨,又怕涨得太猛。


金饰品牌的销售业绩与盈利状况,深受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自2024年3月起,金价急剧攀升,尽管后续有所波动,但仍维持高位。这一现象使得潜在的黄金消费者或投资者陷入两难境地。金价初涨时,尤其是温和上涨阶段,受“追涨心理”驱动,黄金消费异常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黄金消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类黄金的热销。然而,当金价攀升至高位,市场进入博弈阶段,潜在买家开始持观望态度,加之去年高基数的对比,黄金消费量出现下滑。例如,近期金价频繁波动,消费者购买意愿普遍降低。因此,主流港资金饰品牌销售下滑、业绩承压,也在预料之中。


然而,本土金饰品牌的表现却呈现出一定差异。尽管部分品牌有所下滑,但整体业绩相对稳定,甚至出现了如老铺黄金这样的逆势大幅增长的品牌,梦金园也获得了赴港上市的资格。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


港资金饰品牌一直是中国黄金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北上发展,推动了中国金饰市场的繁荣。众多本土黄金珠宝品牌,在名称、风格和运营模式上,都或多或少地模仿了港资品牌。在长期的经营中,港资金饰品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市场周期的经验。其中,依赖黄金对冲策略,是它们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


周大福在最新财报中透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黄金按重量的对冲比例高达66.7%。这种策略通常涉及购买黄金期货合约或期权,以抵御现货黄金价格的波动。当金价下跌时,这一工具能够弥补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利润损失;然而,当金价超预期上涨时,公司也会因此付出一定代价。以六福集团为例,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内,其黄金对冲损失高达2.3亿港元,而上年同期则获利5500万港元。


过去金价低迷时,曾有“开金店不如卖盒饭”的说法。那时,人们普遍期盼金价上涨,以缓解市场压力。然而,如今金价高涨,却带来了新的困扰。金饰行业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收起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