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也能注水?据媒体报道,一名消费者拿着一个月前购买的足金999手镯,去一家回收店准备卖掉,手镯剪开后,中空部分却流出了疑似是水的透明液体,排空液体后,手镯“缩水”2.51克。除了注水,市场上还有掺铜、银、锡等金属的低纯度黄金,甚至还有用各种合金冒充的、不含一点黄金的纯假黄金。记者暗访时就发现有网站用15元一克的铜合金制成首饰和金条,并配以足金鉴定证书和品牌包装,当做足金售卖。
明晃晃的黄金饰品,因真假难辨,让消费者心累。如果消费者出于保值增值的考虑,购进黄金饰品,一旦买到假货,无疑会遭遇惨重的损失。
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是有鉴定证书吗?遗憾的是,只有消费者想不到,没有黑心商家办不到,诸如鉴定证书、检测报告等象征着专业认证的背书,都沦为造假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置身于骗局环伺之中,连行家都可能难以辨识清楚,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了。
古法素圈足金手镯“注了水”
10月23日,一网友发帖,称自己买到了注水黄金手镯。
这是她9月15日在深圳旅游时,从水贝的一间柜台购买的一件古法素圈足金999手镯。当日水贝金价每克588元,工费每克10元,这只手镯重49.18克,共花费约2.9万元,价格足足比当天品牌专柜同样克重的手镯低8000多元。
省下一大笔钱的彭佳并不放心。深圳水贝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检测机构,她交了25元检测费,将手镯送检,大约1小时后,她拿到了检测结果:手镯含金量大于或等于999‰,克重为49.17克,误差在0.01克以内。
买镯子后一个月,因为金价持续走高,再加上第一次购买非品牌黄金首饰心里不安,她将这只手镯送往一家奢侈品回收店,希望能卖个好价格。当工作人员剪开手镯的一瞬间,彭佳懵了:手镯内流出了疑似是水的透明液体,排空液体后,手镯“缩水”2.51克,按当时的黄金回收价格(617元每克)计算,彭佳损失约1500元。黄金回收工作人员告诉她,她在水贝做的检测只能检测饰品表面含金量。
王辉介绍,单件送检的黄金饰品一般只能测表面,剪开后也只能检测截面的几个点,水贝的上百家检测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是私企,检测的仪器多为几万元的国产光谱仪,精度有限,而黄金造假技术高超,一个手镯可以拼接十节造假,即便截断检测,每一节的截面都可以点测出黄金,混在其中的其他金属很可能检测不出来。
“最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是将黄金熔成金水,送到NGTC等权威机构,用德国进口光谱仪检测。”王辉说,但这些机构不对接个人委托人做上述破坏性检测,普通消费者不具备足够的检测条件。
假金流窜,回收商深受其害
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黄金真伪,就连验金无数的黄金回收商家,偶尔也会“看走眼”。陈峰是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品牌金店的加盟商,店里也回收旧黄金。9月3日,陈峰的合伙人独自看店时,一个20来岁、福建口音的男子来到店里,要卖一对“家里长辈传下来的”30多克的“纯金龙凤镯”。手镯颜色较一般黄金偏浅,表面呈磨砂质感,符合“老金”的特征。
陈峰合伙人按验金常规流程把手镯剪成几段,用高温火枪将手镯烧至熔融状态。如果是足金会变成赤红色,纯度低的黄金颜色会变黑或变青。一套流程操作下来,熔融状态的手镯没有异常,陈峰合伙人按当日金价给了男子2万多元。几天后,陈峰把回收的黄金送至工厂,工厂将黄金熔化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黑色杂质,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黄金含铼量高达40%,这次“看走眼”造成的损失超过1万元。
铼,是一种熔点高、密度高的重金属,每克十几元,硬度高于黄金。正因如此,掺铼黄金剪开时能感觉到硬度高,烧熔时截面不像足金会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液滴,而是呈毛刺状,上面还会有黑点状物质,那是高温氧化的铼。陈峰告诉记者,报警后根据警方的反馈,掺铼龙凤镯来自一个福建生产假金的团伙,他们生产含铼黄金后,装作普通客户,在全国流窜,专骗回收黄金的商家。
“看走眼”的不只陈峰合伙人一个。就在两个月前,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接到辖区多个寄卖行负责人报警,其高价回收的“千足金”首饰,经仔细检查后发现为掺铼黄金。民警很快抓获了3名嫌疑人,经调查,这个3人团伙在今年5月至7月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将黄金和金属铼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黄金饰品”20余件,在湘潭、浏阳等地区的寄卖行,将纯度较低的黄金饰品当做足金出售,实施诈骗,涉案金额20余万元。
网售仿金饰品刻着“足金999”
相对于掺假的低纯度黄金当足金偷着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另一类商家则在电商平台直接以“假黄金”为关键词,销售自家的仿金饰品。
这类商家不少直接以“假黄金火烧不变色15元1克”来引流,直播画面也打着“非黄金”字样,直播间内的师傅,身穿写着“非黄金”“合金材质”的围裙,对仿金饰品进行火烧、截断、熔化、沉水等操作,以此来证明其跟真金一样的物理特性。主播还特意强调,这些饰品可以自己戴,也可以送朋友,但不能拿去卖骗别人。
记者注意到,多个售卖仿金饰品的商家,其小黄车内的不少饰品都明示“内刻999”,甚至部分商品图片上,能明显看到其上镌刻的“足金999”字样。虽然店家已经明示为“假黄金”,但在“有心人”面前,这些刻着“足金999”,有着“金店同款包装”的仿金饰品,已经成为骗局的重要工具。
除了直接售卖“假黄金”,一些商家还打着“揭秘假黄金骗局”的幌子,借由各种检验黄金的土方法介绍新型仿金材质的神奇之处:“这种假黄金切开里面也是金色的,放水里秒沉,吸铁石吸不住,水洗不掉色、不过敏”,“持续加热后熔化成金水,过水后又变为金黄色。
”视频尾声,旁白隐晦点出:“有些商家拿它当真金卖,其实这种材料只要15元一克……”紧接着展示“神奇材料”制成的各式金灿灿首饰。别有用心的人收到“暗示”,点进发布视频的账号主页,就能通过置顶视频中标出的“定制选款+薇”添加微信,购买仿金饰品。
记者以黄金首饰代购身份,添加了上述微信,一名微信号昵称为“金工厂定制”的男子向记者报价:“20克以下一口价,20克以上的每克15元,可以打足金999钢印,证书额外收费。”
该男子发来一段视频中,印有某某黄金字样和标识的几百根金条铺了一地,他介绍,他们最畅销的产品是金条,这也是“代理商拿得最多的,也是15元1克”。他们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意定制各品牌的金饰,提供鉴定证书。
假金横行,买黄金怎样才能避坑?
对于如何才能尽量避免买到假黄金,王辉提醒,在非品牌专柜买黄金,首先要看黄金是否标记厂家代号。“当然有些商家也会伪造大品牌厂家代号进行销售。”对消费者来说鉴定证书是最后一道保障,但黄金鉴定专业化强,机构鱼龙混杂,认知门槛较高,消费者自己送检容易踩坑,所以买黄金还得认准能够出具NGTC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商家。
王辉解释,正规厂家会在采购一批货物后送检,上述检测机构会从中抽检几件样品,熔成金水,进行破坏性检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有三十余年执业经历的知名维权律师王良斌告诉新京报,商家销售假黄金或虚标纯度售卖掺假黄金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由于黄金交易案值较大,达到一定数额,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承担刑事责任。
王良斌表示,黄金这类贵金属鉴别门槛较高,消费者举证难度较大,容易陷入维权困境,法律规定的退一赔三很难实现,多数情况下只能不了了之。正因如此,行政执法部门应该积极作为,不断更新执法手段,有效查处造假商家,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