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随着今年金价的水涨船高,黄金市场也出现了多种新型黄金伪造骗局,这些“假冒黄金”产品往往以肉眼难辨的方式欺骗消费者,随之又流入黄金回收市场。小本微利,一旦鉴定出错,那可能半年的利润都搭进去了。
本期我们重点为大家盘点市场上常见的假金及其鉴定方法,都是干货!
锡金骗局
在河北省邢台市曾发生一起锡金骗局,一名购物者花费了约15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条看似纯金的项链,但几天后,项链的颜色变得暗淡,开始出现剥落。经过专业鉴定,这条项链中掺杂了大量的锡金,而真正的黄金含量不到10%。骗子利用了锡金价格低廉和黄金价格高昂之间的差异,将大量锡金掺杂在黄金中。
锡金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锡和铜构成,在外观和手感等方面与黄金非常相似。这种材质的假黄金首饰不仅能够保持色泽不变、不易褪色,而且佩戴起来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即便是用磁铁吸,或者进行切割,里面也同样是金黄色。针对这种超级高仿的“假金”来说,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就是用火烧,锡金的熔点较低,约为232摄氏度,锡金过火就容易暗淡失色,甚至会产生黑色氧化物,而黄金过火后依旧是金黄色。
刚果矿渣金
除锡金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刚果矿渣金的新型假黄金。这种假黄金实际上源自一种名为刚果矿渣金的矿物,该矿物常与其他金属混合存在,除了黄金外,还含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但与铜镀金等不同的是,它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因此,佩戴刚果矿渣金制作的黄金制品很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刚果矿渣金的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并且外表和内部的颜色一致、不会褪色,经火烧也不会变黑,在水中浸泡后会变成金黄色。区分刚果矿渣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掰开。因为它是由矿渣制成的,所以刚果矿渣金制成的首饰整体上非常脆弱,一旦用手掰开很容易断裂。相比之下,足金的质地很软且韧性很强,不容易被掰断。
金包钨骗局
有很多老师傅,用手一掂就能通过手感来判断黄金的真假。但遇到金包钨这种假金时,经验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谓金皮包钨的欺诈手段,是将钨用厚厚的黄金包裹起来。黄金的密度为19.32g/cm³,而金属钨的密度为19.35g/cm³,二者密度相近,无法通过比重来区分。
新型的假金条为了避开钻孔和切开金条的检测,不再将钨整块掺入金皮。一种方式是将钨围绕金条的四周预留出中间部分,因为一般剪开金条时是从中间切断。另一种方式是将钨条、钨网局部掺入金条中,以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遇到金包钨或者其他包金的假金时,一般都需要进行综合的破坏性检查。首先通过剪断金条或金饰品,用放大镜观察切面;其次是过火烧,将金条或金饰品放在火上烧,纯金经过火烤后颜色会红得发亮,而掺假的金条会变灰。
市场上的假金层出不穷,但总有一种鉴定方法能帮我们揭露真相。回收黄金,切记不要犯经验主义,再厉害的老师傅也难免遇到刁钻狡猾的不法分子。在鉴定过程中,仔细每一步检测流程,及时的学习防范市场上的假金才能将回收风险降到最低。